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软件开发 1695
今天给各位分享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软件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今天给各位分享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软件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手机app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9大注意事项:

一、没有规划的开始

很多App项目在开发之前,都没有规划好,这就比如,写作文没有大纲,做房子没有建筑图,到最后做出来的app和客户需要的效果大相庭径。所以在开始 之前就要做好一份书面规划,包括app开发的目的、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预期每个阶段需要完善哪些功能等等,然后根据规划,设计出用户需求的流程图。

二、盲目的创建跨平台app

跨平台app在一定程度上,能从用户的实际使用中获得反馈,有利于改善在其他平台发布的版本。然而跨平台app一般情况下没有全面的功能,对于多个独 立的平台来说,则需要更多的编码。所以在设计app之前,要展开用户调查,包括不同的年龄、生活方式、教育环境等等,再判断使用安卓和ios的比例,确定 好开发平台。

三、不重视开发人员建议

通常产品设计师在得到一些灵感的时候,就会在产品中加入一些其他元素,然而站在开发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候会觉得加进来的这个东西比较多余,而且 和移动设备的操作体验也不匹配,或者这些元素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数据。蓝海汇app开发技术人员介绍:这时如果产品设计师一意孤行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产品 变残,或者因此而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多余的数据,而放弃此应用。所以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技术可行,并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可以实施这种想法。

四、将app设计成网站模式

用户愿意用你的App,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有用;二是精简、快速,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将app设置成网站形式,不仅打开缓慢,容易闪退,花了大量时间还找不到想要的重点在哪里。另外,如果用户想要打开网页版,他们还会用手机吗,只有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吧。

五、手机屏幕尺寸不兼容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同一个app在不同手机上排版不同、格式不同,比如说在某些小屏幕的手机上,看到的内容就比较凌乱,给人非常不专业的感觉。所以开发者需要注意手机屏幕尺寸的兼容性。

六、触发后台程序

使用app时,移动设备上也会运行其他后台服务,过多的系统需求会导致设备崩溃,这是常见的大忌。

七、忽视操作系统集成

Android和iOS风格、布局和导航都大不相同,这需要匹配创建项目的每一个操作系统来满足用户。同时,对苹果app而言,它需要专为操作系统而设计的应用。

八、节省测试

一个人的思维引导他做的事情,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以开发者或设计程序人员对自己开发的或者设计的产品是没法公正判断的,因为他们开发出来的产品正是他 们了解到的样子。那么就不能由开发者或设计程序人员自己来测试。作为测试人群,他们应该是目标用户,或者是没有参与开发的人员,但最好不要是家人,因为比 较不客观。

九、迷失最终目的

在规划好app开发项目流程以后,不要轻易改变,如果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需求,就会逐渐远离最初的开发目的,这是不能让客户满意的。那么在有新的 需求或者想法时,要及时在产品开发前,与客户开会讨论并确认,尽量确保开发出来的产品与最初规划的样子相符合。

软件开发管理如何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达成必须包括三个要素:

首先,在项目开发计划中必须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第二,在项目预算中必须包含解决风险所需的经费;

第三,评估风险时,风险的影响也必须纳入项目计划中。

下面就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风险,谈谈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

1、需求不明确

需求不明确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表现在需求范围未界定、需求未细化、需求描述不清楚、需求遗漏、需求互相矛盾等多个方面。在软件开发过程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中,需求不明确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必须尽早尽可能解决。确定用户需求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需求不明确问题:

(1) 让用户参与开发

提供一个协作开发环境,让用户参与开发过程。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应该在每次迭代的需求分析和系统测试阶段,让客户能够参与开发。

在选择参与开发过程的用户时,一方面,要尽可能争取精通业务或计算机技术的用户参与。另一方面,如果开发的产品要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参与。

仅仅让用户参与是不够的,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发用户界面原型

用户通常不善于精确描述自己的业务需求,系统分析员需要借助白板、白纸等沟通方式,帮助用户清楚表述需求。然后,开发一个用户界面原型,以便用户确认需求。用户界面原型的作用仅仅是收集用户需求,不应该再作它用,也不要给用户造成系统快要实现的错觉。

(3) 需求讨论会议

对于用户分布广、用户量大的项目,要全面收集用户需求,往往很困难,通常采取需求研计会议方式进行需求确认。通过在会议前几周调查各地、各部门用户需求意见,然后集中各地或各部门的用户代表,举办一次需求研讨会,通过会议方式收集需求。本方法适合于具有一定信息系统使用经验的用户。

(4) 强化需求分析与评审

首先,需求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基础,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分配充足的时间和人力,要让有经验的系统分析员负责,切忌让项目新手或程序员负责。其次,要进行需求评审,尽可能让用户参与需求评审,不要让需求评审流于行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评审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要让用户方签字,并作为项目合同的附件,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在公司内部要将通过评审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纳入配置管理。

2、项目缺少可见性

当一个项目经理或一名开发者说已经完成了80%的任务,您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因为剩下的20%可能还需要80%的时间,甚至永远都不能完成[1]。软件开发项目,往往在项目进度和软件质量方面缺少可见性,项目越缺少可见性,项目就越难以控制,项目就越有可能失败。我们可以通过迭代开发、技术评审、持续集成来增强项目的可见性。

(1) 迭代开发

采用迭代的开发模型,将产品的交付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按照功能递增式交付。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迭代:

一次简短的先期迭代,以建立规模和前景并确定商业理由;

一次精化迭代,其间将为稳定的构架划定基线;

一次构建迭代,其间将实现用例并充实构架;

几次产品化迭代,将产品转移到用户群。

每次迭代,都要充分接收用户的评审意见,以便为自我纠正。渐近式的功能交付,有利于降低开发人员的压力,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有利于增强项目的可见性,是最好的进展报告。

(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技术评审包括代码走查、会议评审和同行专家评审。代码走审可以是开发人员之间的交叉审查,或者是高级开发人员对普通开发人员的审查;会议评审一般应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评审时间不宜太长;同行专家评审包括技术和业务两个方面的专家,经常性地让精通业务的用户专家参与项目评审,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另外,充分利用质量审查的工具软件,也有利于提高代码质量。例如:在Eclipse开发环境中,可以集成Findbug、Checkstyle、PMD插件检查代码编写质量。

(3)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能够把最终的一次大规模的集成调试过程分散到项目开发时间表的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让项目中的各个人员都能够随时掌握当前的整体进度,并迅速发现集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1]。

开发小组应制定持续集成的制度,一般情况下每日构建一次,可以利用Ant等构建工具进行Java应用程序的构建。小组成员应在每个功能开发完成后,及时向版本控制系统(如CVS)提交代码,而且不应该向版本控制系统提交有问题(编译通不过)的代码。

每日构建、持续集成,让项目进度跟踪工作更加容易。当项目小组每天重新编译系统时,已完成与未完成的功能清楚可见,小组成员能够简单地从软件的表现知道距离整体完成还有多远。

3、新技术引入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在开发过程中引入新技术,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通过T形软件开发、充分论证、多阶段评审、同行经验等措施可降低新技术风险。

(1) T形软件开发

在项目开发早期,开发小组应该建立系统的架构,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开发系统的基础构件,并对系统所需要应用的技术做深度探索。例如:基于JavaEE5构建全国联网售票系统,涉及到分布式事务处理、海量数据存储、异构平台互连等关键问题,应该优先处理这些问题;对开发所涉及到的EJB3、JSF、 JBoss Seam、Eclipse RCP等技术,要做深度探索。

越是技术复杂度高的项目,就越应该早地处理技术难题。如果在项目开发的中期或后期才发现架构有问题或是关键技术难题不能解决,则为时已晚。

(2) 充分论证

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在着许多失败的风险。在可行性分析阶段,要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设计多种可行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在制定决策时,情报的数量和质量致关重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才能作出正确的的决策,项目失败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

(3) 同行经验

针对新技术,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在探索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搜索同行经验,往往事半功倍。要充分利用世界日益平坦化的优势,对于不能尽快解决的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可能过不了几天,网上就有相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了。

4、技术兼容性风险

硬件产品之间、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主机设备之间、系统软件之间、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之间以及应用软件之间,都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往往系统集成的项目越复杂,兼容性问题就越有可能存在。

(1) 设计先行

在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时,务必把好相关产品的选型关,确保网络、主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之间不要存在较大的技术兼容性问题。在网络平台建设方案中,明确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配置要求。

(2) 售前产品测试

在做项目招投标工作时,要求投标方在售前提供产品兼容性测试,以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暴露技术兼容性问题。涉及应用软件开发的集成项目,要在开发工作的早期,做技术兼容性测试,以避免在项目开发后期才暴露技术兼容性问题。

例如,我们在开发深圳市汽车客运站售票及站务联网调度系统时,为了确保技术兼容,在做硬件招标时要求小型机设备厂商提供售前技术兼容性测试工作,并将测试结果做为评标指标。在深圳市软件测试中心对IBM、SUN、HP三家公司提供的小型机进行测试时,暴露了许多应用软件、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技术兼容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系统实施时才暴露或处理,势必会拖延项目进度。

5、性能问题

由于先期设计不足,性能问题往往在系统切换或新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暴露。出现性能问题往往要进行大量的优化工作,甚至局部的或全面的重新设计。无论是用户还是开发者,谁都不希望出现性能问题。

(1) 性能规划

在系统设计时,应做好前期做性能规划,对可能出现性能问题的环节做到充足的估计。在做数据库设计时,应争取DBA参与。

另外,在技术方法方面,尽可能采取一些性能优化模式,如DTO、AJAX、延迟加载等,尽可能在开发过程中解决了性能问题。不至于到了项目后期才解决性能问题,既费钱又费时。

(2) 性能测试

在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尽可能模拟现实使用环境,搭建测试平台。另外,由于开发环境的计算机往往比生产环境的计算机配置高,在做测试时应尽量找一些配置低的机器、较小的网络带宽进行测试。

(3) 充足的调试时间

在项目开发计划中,为后期性能优化留有余地。在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后,要进行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可能还要做几次回归测试。因此,应该留有充足的时间和人力。

6、仓促上线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切换上线环节最容易出纰漏。项目好不容易开发完成了,却在最后最后时刻功溃一匮。如果项目小,影响面窄倒不怎么重要;如果是影响面大的项目,则千万不可出现问题。在系统切换前,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风险对策。

(1) 应急预案

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要做好应急预案。正常运行的车站售票系统在春运、旅游黄金周,都会做好应急预案。新系统切换时,更应该做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应做好最坏的打算,售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准备手工票就是最坏的打算。

(2) 分步切换

为了减少风险的影响,可以做系统分步切换的方案。例如:售票系统在切换时,往往用新系统售预售票,或者是用新系统售长途车站,用旧系统暂时售短程票。待新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全面切换到新系统。针对多个用户单位的系统切换,也可分单位进行。

(3) 交叉培训

新旧系统切换过程中,用户都存在适应过程。除了在切换前做好操作培训外,还要在新旧系统切换过程中做好交叉培训。让用户提前一些时间上班,让早班的用户在交班时培训中班的用户,中班的用户培训晚班的用户。做好交叉培训能够让系统平衡过渡。

7、可用性问题

软件的可用性包括软件的使用是不是高效、是否容易学习、是否容易记忆、是否令人愉快、是否不易出错等诸多因素。往往由于软件的可用性差,导致用户不满意,甚至被市场淘汰。在项目开发中应注意可用性问题,避免软件出现可用性方面的风险。

(1) 了解用户

到用户工作现场,了解目标用户使用软件的真实目的,从用户的角度、从用户的立场出发,了解如何通过软件系统替代用户的业务处理流程中,最繁琐、最容易出问题、或者是大量重复劳动的环节,让软件提高用户的工作效能和效率。例如:售票系统中,使用频度最高的界面是售票界面,售票员最关心的是钱不要出错(多了没收、少了要赔),因此,应收款和找余字体的显示应该突出、醒目;同样,票价和到达站也应该较为突出显示。通过快捷键、一键复位、数字小键盘等设计,尽量减少售票员敲击键盘的次数。否则,在日发旅客流量达七、八万人次的大型客运站,如果用户界面设计得不好,售票员一天工作下来,手指都会敲麻木。

(2) 参与型设计

与用户协作,让用户参与用户界面的设计、评审与测试,确保用户能够全面地、及早地发现可用性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让客户参与设计,而不要让客户设计,项目经理或高级设计人员应该主导设计。

(3) 竞争性分析

通过对市场上同类竞争性产品进行分析,或者对这些产品进行实验性测试,了解这些产品的用户界面问题,从而对新系统的开发提供启发。竞争性分析并不意味着可以剽窃别人的设计,而是通过分析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弱点,能够比以前的设计做得更好[5]。

(4) 一致性

如果用户知道同样的命令或同样的操作总会产生同样的效果,那么他们在使用系统时就会更加自信,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探索性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使用系统新部分的基础知识[Lewis er al。1989]。

开发团队应遵循公司或小组制定的用户界面标准,就可以在很多方面保持一致性,切忌不要一个系统存在多种不同的界面风格。

郑州观致电子商务,拥有有效资源, 多起成功案例, 专业制作水平, 提供微期货平台搭建、分销系统开发、捕鱼游戏开发、第三方支付软件开发、商城网站建设、电商网站建设、网站定制开发、手机app软件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电商系统开发、办公系统软件开发一系列服务。精英团队为您以后保驾护航!

8、结论

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是无处不在的。在项目管理活动中,要积极面对风险,要培养。越早识别风险、越早管理风险,就越有可能规避风险,或者在风险发生时能够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项目参与方多、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技术含量高的复杂项目,应加强风险管理。如果不主动驾驭风险,就会面临风险。

软件开发过程中会有哪些风险?

1、未经权威部门确认的功能标准、开发规范以及质量技术标准,均可能导致软件无法达到预期标准,从而引起质量风险。

2、在理解项目标准及范围等问题上,企业管理层、项目组以及技术性人员的接不一致,导致计划与资金安排有所改变,因而极易引发风险。

3、潜在的维护、验证、接口、实现以及设计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存在技术空白及未知领域,为软件开发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

4、来自于外包项目组、客户、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变化及压力,这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不可控特点,一旦遭遇,应谨慎对待,及时制定解决策略。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出台合理的软件开发模式与相关规程,确保开发工作合理、有序进行,并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及要求。

2、对于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开发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免由于沟通与交流不当,引发软件开发风险。

3、定期开展业务和技术交流大会,引导技术人员摒除过于落后、陈旧的工作思想,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与验证方式,明确技术人员的预期发展目标,令其不断的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技术及设备的质量及效果。

4、对开发所用的方法及技术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避免由于无法把握技术而引发风险。

5、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程序与管理计划,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在发生风险的时候,能够快速、合理、技术的作出反映,并通过制定适宜的策略,对风险进行专业性处理。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1.前言应用软件系统是事件驱动的软件系统,系统通过接口接受事件后,交由系统业务层处理,业务层处理完事件后将需要的信息存入数据库,整个应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接口子系统,业务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业务子系统进一步分为三个子系统:表示层,业务层,数据接入层。其中业务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表示层负责通过接口子系统接收系统事件交给业务层处理,数据接入层供业务层使用完成数据的持久化。每个层对编程人员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表示层需要了解的技术根据接口子系统选择的不同而不同:如windows界面,需要对MFC有比较深入的了解,web界面则要求对asp,asp.net,或jsp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数据访问层需要的技术则由数据库子系统的选择决定,另外还需要了解:ODBC,JDBC等。接口子系统的选择:windows界面,java界面,web界面,命令行接口,CTI, API等 数据库子系统的选择:关系数据库,普通文件等基于以上对应用软件系统的理解,软件开发流程的输入是用户的业务需求,输出就是系统的业务层、表示层、数据接入层的代码,以及接口和数据库,以及各种文档。因此得到比较理想化的软件开发流程图,该图使用uml中的活动图描述。2.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常见问题是:需求分析不够深入,对问题域没有仔细研究,急于进入设计阶段。造成这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项目管目赶进度以及存在于管理人员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想法:任何时候不能让任何人员闲着,另外很大的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域。需求分析阶段不仅要列出系统的use case,更重要的是要列出use case的输入输出和例外情况等,以及问题域中的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和动态关系,如对象间的包含关系,继承关系,调用关系等。需求分析阶段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常常将需求分析等同于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阶段定义的是系统作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需求分析的结果应该与具体的技术实现无关。数据库设计是技术实现的细节,应该尽可能的推迟技术细节的决策,不应该使技术细节束缚了我们对系统需求的理解。需求分析阶段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对系统建模,不应将大量的技术细节暴露给用户,导致系统易用性差。需求分析阶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业务需求分析阶段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阶段。在很多研发性质的系统中,不注重业务需求分析,只有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导致开发人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系统功能规范文档与业务需求文档的重要区别有以下几点:内容不同:系统需求分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功能需求进一步分为业务功能需求和非业务功能需求。系统需求规范文档除了包括业务需求文档中的业务功能需求,功能规范文档需要增加以下内容:系统的非业务功能需求,由于业务需求由计算机系统实现而产生的功能需求,如系统需要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的角度产生一些非业务功能需求,另外需要描述系统非功能需求:数据量,性能要求,响应速度,可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界面语言要求等等。 阅读的对象不同:业务需求文档是用来与业务人员交流,功能规范文档是开发人员开发的依据 使用的语言不同:业务需求文档使用自然语言书写,而功能规范文档使用比较严谨的语言,如:uml书写 对编写人的要求不一样:业务需求编写人员只需要对业务系统熟悉,系统规范由系统架构师完成 体现系统架构师价值的地方是编写系统规范文档和业务层设计, 系统规范文档是下一步界面设计,业务层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依据,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在系统规范文档中找到。3.架构设计阶段架构设计阶段的常见问题是将架构设计理解为技术架构设计,实际上架构设计分为技术架构设计和业务架构设计。技术架构一般由系统软件商提供,可以在不同的应用软件系统中使用,例如:微软的MFC, SUN的J2EE等。对于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更重要的是业务架构的设计,也就是将需求分析阶段中得到的各种关系,根据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将需求分析转变为代码。其实没有业务架构的设计也是可以的,很多项目中直接将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以数据库的方式实现,这样的系统不是面向对象的,因此面向对象设计的很多好处不能体现。由于在架构设计阶段中没有进一步细分,通常会导致不能准确估计任务量,造成项目计划变成摆设。4.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系统持久化设计。对应用系统而言,持久化设计只是管理存储的机制,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选择:可以是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简单的文件,或者是关系数据库,也可以是使用ORM工具等。总之应该把它留到最后作为细节处理。我们不应该将我们的系统和任何特定的技术绑定在一起。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需要的持久化技术,并且保留在将来需要时更改持久化技术的自由。5.编码阶段编码阶段还处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没有分工合作。编码阶段以use case为粒度安排工作,这样的安排方式要求每一个开发人员必须对表示层,业务层,数据接入层的所有技术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由于每个开发人员各自只对自己的use case负责,对别人的use case不了解,但是每一个use case会有功能重复的地方,导致大量的重复工作。编码阶段工作安排的粒度应该是类,编码阶段工作的安排原则是先分层,再分割,按照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分开后,每一层内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类,使用测试驱动的编程方法,每个编程人员单独编写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每个层次的编程人员只需要对某一种技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6.测试阶段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单元测试,什么是集成测试,什么是系统测试?测试的顺序是先单元测试,然后是集成测试,最后是系统测试。单元测试是源代码级的测试,一般由编程人员自己使用各种unit工具测试,是白盒测试。集成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结束后,将一个或若干个单元作为一个子系统的黑盒测试,测试子系统内的所有组件可以正确的交互,集成测试通过对子系统不断增加新的单元最后完成整个系统的测试,集成测试不应由开发人员完成。7.结束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辅助工具以及process很重要,但是使用工具和process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在开发人员之间沟通交流,记录存在开发人员脑子里的想法,不要为了process而process。不能以为会使用MS word,就认为可以成为作家。最后引用Robert Martin的《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过渡信赖工具和过程以及低估智力和经验都是软件开发灾难的源泉。 注: 本文摘自网络 台州极速网络有限公司愿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基础

IT培训分享软件开发项目中会遇到的问题

软件开发项目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参加软件学习不得不了解在以后工作中会出现的状况,IT培训为你提前解析。

1)新手。任何项目组成员都不可避免地出现新手,他们往往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这些新手由于软件开发时间太短,往往技术不成熟,没有形成良好的开发习惯,所以编写代码质量较差,问题很多。他们常常成为项目组的“鸡肋”,用多了项目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不用则又人手不够。当然北大青鸟校区的学子毕业就已经有一年多的工作经验,已经是熟手了。

2)人员变动。一个维护时间稍长一点儿的软件项目,人员变动是在所难免的。老员工被调动到其它项目去了,由新员工来接替他们的工作。北大青鸟校区软件讲师在一次软件培训课堂上就说到,在我的项目组中,人员调动达到了90%,没有调走的就是我自己。新员工在接替老员工进行代码维护,甚至继续进行新的开发的时,由于对原有代码以及设计思路理解的偏差,也会出现大量的低劣代码。

3)不规范的代码编写。即使除去以上两个问题的影响,项目组成员编写的代码同样会出现问题。在项目开发之初,我们往往会制定一个代码编写的规范,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许多成员往往会忽视这些代码规范而进行随意的编写。随意地代码编写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易变更性。那么,我们应当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措施,保证代码的规范,提高代码的质量呢?

关于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和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